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魚骨圖又稱因果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是由日本質量控制兼統計專家石川馨發明的一種圖解法,用以辨識和處置事故或問題的原因。石川馨被稱為品管圈之父(Father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文:林一平

魚骨圖
我多次擔任科技計畫的審查委員,受審的計畫書往往用「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來表示一個計畫各分項計畫間的關係,也會用來表達一個技術內各分項技術之間的關係。魚骨圖中代表「脊椎」的核心技術要十分扎實,必須能支撐每一根「肋骨」的分項計畫,不可以一抓起「脊椎」,「肋骨」就掉落一地。魚骨圖應力求簡潔,清楚描述,讓審查委員一望而知計畫的精髓。

審查委員最怕碰到「虱目魚」的魚骨圖。虱目魚肋骨錯綜複雜,不知所云,審查委員很難讓這種計畫通過。虱目魚(Chanos) 是很好吃的魚,但魚刺超多。除了脊椎骨和肋骨外,還有一百八十餘根的小刺分布於背部、側線、腹部及尾部。有末分枝狀的硬刺,更有Y字型的暗刺,讓食者頭疼。

「虱目魚」型的計畫主持人顯然沒有重點觀念,計畫書內容寫得烏魯木齊,不知所云。因而審查委員就像吃到虱目魚刺,鯁在喉間,痛苦不堪,不知如何評論。所幸這類計畫並不多見。那麼我們希望審到什麼魚骨圖呢?審查委員心中自有一把尺,自由心證,各自表述。

魚骨圖又稱因果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是由日本質量控制兼統計專家石川馨發明的一種圖解法,用以辨識和處置事故或問題的原因。石川馨被稱為品管圈之父(Father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石川馨曾說明他如何進入這行:「我的初衷是想讓基層工作人員最好地理解和運用質量控制,具體說是想教育在全國所有工廠工作的員工;但後來發現這樣的要求過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對工廠裡的領班或現場負責人員進行教育。」之後漸漸發展出他的理論。

日本人的品管觀念並非天生具有,主要受到美國人戴明的影響。石川馨受到戴明啟發,將戴明的觀念導入日本系統,提倡品管圈的概念。這概念最早被日本電信(Nippon Telephone & Telegraph)採用,實施有成效後,也被很多日本公司採用。石川馨據此經驗寫了《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一書,獲得了戴明獎。一九七一年,石川馨質量控制教育項目更獲得美國質量控制協會的格蘭特獎章(Grant Medal)。

戴明如何影響日本人?一九四七年,麥克阿瑟將軍占領日本,一直要洗日本人的腦,要他們美國化,忘掉日本天皇。當時日本製的產品水準不高,品質不穩定,時好時壞。麥克阿瑟實在看不過去,就派戴明到日本來教桃太郎「美國人是怎麼做的」。戴明在日本舉辦研討會,教他們如何控管品質。一群日本人愣愣地在研討會中認真抄筆記,讓戴明相當感動,覺得以他們的學習態度,應該可以讓日本製造業在五年內有所進步。

沒想到日本人雖然愣愣的,但一板一眼卻也是優點,做事不打折扣,照著抄來的筆記一一實現。很快在兩年內就脫胎換骨,也嚇了戴明一跳。戴明的品管理論說穿了很簡單:「顧客要的不是完美的產品,而是可靠(Reliable)的產品。」換言之,產品的變異性要低才行。這點在電信系統尤其重要。我看過很多通訊相關論文,都號稱所提出的方法很好,但可惜變異性太大,可靠度太低,結果只是白費虛功,無實用價值。

最妙的是,美國人反而不知道有戴明這號人物。在一九八○年代,美國產品(尤其是汽車)被日本貨打得落花流水,只好不恥下問,去日本取經。結果發現日本人那一套竟然是由美國人戴明學來的,當場為之氣結。日本科技界感念戴明的貢獻,特別成立戴明獎(Deming Prize),獎勵品管創新。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旅途遇貓》,九歌出版

作者:林一平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科技人出身的林一平教授,融合計算機專業和人文素養,用獨特的觀點切入科技與文學,以輕鬆的方式描摹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更進一步披露各國文化的種種面相及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

雨果小說《鐘樓怪人》竟然提到〈賽末風〉?林徽音利用〈沙龍〉來收集她的宅男粉絲,迷倒徐志摩,感情八卦受各界矚目。〈莫斯科紅場〉此卷敘述瓦西里大教堂與恐怖伊凡的故事,提到《鹿鼎記》中和韋小寶胡天胡地的羅剎女後來被關在哪裡?作者遊歷俄國、以色列、立陶宛等國的奇聞軼事發人深省。

〈台灣的鴉片戰爭〉描繪日據時代先賢如何抗拒日本政府在台灣販售鴉片,〈徐霞客〉說唐玄奘是奉旨西遊,實際上卻是偷渡客?並論及擴增實境眼鏡的旅遊應用。〈大學的高貴情操〉一卷著重作者求學、旅遊的經歷及個人修養。同名篇章〈旅途遇貓〉,描寫作者走訪各國時觀察不同文化和貓咪的行為,家中貓咪總是迫不及待跳進行李箱等著出國參訪,而〈高山稻荷神社〉的貓廟公則代替狐狸使者四處梭巡。

本書集結林一平在《聯合報》、《人間福報》的專欄文章,刊出時大獲好評。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親筆繪製的精美插圖,敲響藝術與美學的入門鐘聲,禮讚世界文化,思索生命與真理。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