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擁有第一等智慧的人, 是能夠同時持有兩個極其相反的觀點,還能夠正常行事的人。」因為他知道即便兩種觀點在一個角度上看來是衝突的,但在面對不同的具體情況時,總有辦法解釋為合理,只是我們不了解那些人的當前處境罷了。


文:武敬凱

所謂「矛盾」, 大多是有智慧的表現
一般人是如何評價政治人物說法前後不一的?

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思想實驗,假設有一個政治人物在十年前的政見是廢核或廢死,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 每當他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公眾視野裡,總會不斷強調核能有多危險、死刑存在是多麼爭議,結果十年之後的某一天,當你一如往常地打開電視,看著這個熟悉的人,講著不熟悉的台詞:「我贊成核能、支持死刑」,那麼請問, 你會如何評價這位政治人物?

我這裡說的評價,不是要你對於死刑、核能等具有爭議的議題進行價值判斷,而是要你對他「說話前後不一致」的這個行為來進行評斷。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我敢保證,如果有一個政治人物出現了這種前後說法不一, 不管這裡指的「前後」是指間隔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那麼網友對這個政治人物的評價,一定會類似於「前後矛盾」、「出爾反爾」等等的負面詞句,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但對於我來說,「說話前後不一致」的行為,其實不足以讓我對一個政治人物形成評價,如果硬要我評價的話,我甚至很可能產生的是趨於正向的評價。那麼究竟為什麼呢?因為至少我能確定的是,這個人擁有能順應時代和民意的成長型思維,而非僵固型思維。

我無意把話題延伸至政治,因為我認為台灣人普遍都沒有優良的政治素養,也就是我們可以看見多數人僅僅是看了幾則新聞,平常一頁書也不翻,就誤以為自己是政治學教授,對於極其複雜的政策高談闊論,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至高無上的。因此,這邊僅僅是剛好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和政治有關的例子要跟你分享。

在我的教學生涯裡,有幾場講座課程,面向的是年紀較小的國中、國小生,其中有一場課程,是替某基金會舉辦的營隊進行授課,當時剛好處於韓姓政治人物在新聞上被大肆報導的階段,於是就有幾個國小生在課堂中,無預警地大喊「支持韓XX很丟臉」之類的話。

在我的觀念裡,政治是一個牽涉到複雜知識的學問,連多數成年人都無法以理性且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政治,更遑論是那些是非觀念尚未形塑完善的孩子?所以很顯然的,孩子說出「支持韓XX很丟臉」這類的話,並不是經由合理論證而得來的結論,僅僅是因為被媒體長期洗腦所致。

面對這個現象,我當時因為感到十分震驚而發了一篇文〈當小孩也說韓粉腦袋有問題〉,希望大家可以重視孩子的媒體識讀教育,而我這裡想跟你分享的是,當時我身邊有一位不大熟的朋友,轉發了我撰寫的貼文,並在文章當中寫到:「我認同他的說法,雖然我一樣不欣賞韓XX。」看到他的論述,讓我對這個人瞬間產生了極高的評價,原因是他在進行個人的價值判斷之前,有經歷「釐清是非對錯」的過程。

如果用更生活化的方式來形容我這朋友,概念就像是一個健身的人在面對水煮餐一樣,他在吃之前,對於「吃什麼」先進行了是非篩選,知道好與壞之後才做出吃或不吃的抉擇,而不管他最後的決定是吃垃圾食物,還是選擇吃水煮餐,最起碼他都經過了一層思考,是經過自由意志所作出的理性決策,而非單純的情緒慫恿或被洗腦,這也是為什麼我對他產生極高的評價的原因。

如果換作是一個不明事理,不喜歡韓姓政治人物的人,你覺得他會怎麼評價?至少在台灣,我很肯定這樣的人轉發我的文章時,附上的備註會是「假中立」或是「藍狗」之類的,事實上還真的有人這麼做,只因為我呼籲家長能夠更加關注孩子的媒體識讀能力。

這件事情本身沒有不對,但多數人一旦持有了某種自己認可的觀點,就會不假思索地擁護到底。這就如同一些恐龍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兒女犯下滔天大罪時,還總是能理直氣壯地表示「我的孩子不會做這種事」,這些人的言語行為是同一個概念,多數時候是基於動物性,而非理性,是很原始甚至很拙劣的。

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擁有第一等智慧的人, 是能夠同時持有兩個極其相反的觀點,還能夠正常行事的人。」因為他知道即便兩種觀點在一個角度上看來是衝突的,但在面對不同的具體情況時,總有辦法解釋為合理,只是我們不了解那些人的當前處境罷了。

就如同你說抽菸一定是不好的行為嗎?站在醫生的角度來看, 肯定是不好的沒錯,但倘若有一個人清楚知道抽菸有害人體健康,並且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又就現階段而言, 抽菸對他來說的成本相對較低,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好讓他能更有效率地調適心態,去面對工作或緩解焦慮,那麼在我們眼中的陋習,也只是別人面對當下問題的解決方案罷了,只要是在不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的前提下,經由自由意志的抉擇,那麼就算不值得被肯定,也沒有理由去否定他。

說到這裡,就可以引出這個章節的標題了:「所謂的『矛盾』,大多是有智慧的表現」,當一個人能夠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矛盾,前提是這個人必須學會思考、學會權衡利弊。而當一個人的行為,在時間的尺度拉長之後仍然表現出「矛盾」,這就意味著他和以前的想法不同,例如他以前很喜歡社交,現在卻討厭社交;他以前贊成廢除死刑,現在支持死刑;他以前反對同婚,現在接受同婚; 之所以會產生兩種對立想法的前提,仍然是思考,就這個的邏輯看來,你還會認為當一個人說法前後不一致,甚至是說法「前後矛盾」,是一種全然的愚蠢表現嗎?

用矛盾來檢視自己是否正在成長

如果你很喜歡攝影,你應該有過一個經驗:上週剪完的影片、修完的照片,當下讚嘆自己的鬼斧神工、天資聰穎,結果七天之後再打開來回味的時候,突然覺得怎麼這麼醜。每當遇到這個時刻,早期我都會認為自己怎麼就這麼沒有自知之明,竟然敝帚自珍?不過,當我想明白了以後,才開始為此感到開心,因為之所以在面對相同的作品,有能力從原本的覺得好,到後面覺得不好,那勢必得滿足一個條件,也就是「美感的進步」。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我上面的這番話,你可以想一想在幼稚園美術課時,你可能和我一樣,曾經以為自己生來就是個畫家,怎麼隨手就能畫出這麼美的東西,但當數年以後再拿出相同的畫作,你可就不會這麼認為了。當初你以為的曠世巨作,長大後儼然成了一張廢紙,這一樣是個認知上的矛盾,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也是因為自己正在進步。

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會驚訝地發現一件事,當一個人前後矛盾時,很有可能意味著這個人成長飛速,而那些時常對自己的過去感到滿意的,又或者時常向人炫耀起自己過往的人,有極大的可能可以被視為「沒有長進」,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成人世界生存邏輯》,時報出版

作者:武敬凱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這個世界正在殘忍地淘汰僵化、固執、不願改變的人,
如何改變才能在這世界生存?
本書將是你踏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

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本書從問題切入,以成人世界不拐彎、不含糊、不掩飾的直球邏輯,釐清所有生存難題。讓我們辨識出人生在世,會遇到多少扯你後腿的壞人壞事以及多少似是而非的邏輯陷阱。

若全世界沒人看好你
那就請你當個自以為是的人!

作者武敬凱是網路聲量極高的老師,並先後於11間企業擔任行銷顧問,他為各領域拍攝的影音作品及個人平台的主題影片,更是屢屢被媒體及群眾轉發,創下高點擊率及討論共鳴,在這樣華麗的成就之下,他不過是甫滿而立的青年,且出身自貧困家庭。

小學階段大家最期待的便服日,是他最厭惡的那天,因為他只有一件領口已經過鬆的T恤、一件泛黃、不合身的九分牛仔褲,但他憑著一股相信自己的傲氣與毅力,透過自學,翻轉階級,成為眾多老闆主管的老師,成為群眾注目的意見領袖。

本書不關注在他翻轉人生的血淚過程,他直接拋出翻轉思維甚至毀三觀的中心思想,你認知的順從可能只是讓你爬不起來的爛泥,你以為的戀愛其實只是殘酷的條件交換。他以失敗經驗為底,建構出闖蕩成人世界中的生存邏輯,用理性方式跟你說清楚世界的赤裸現實,用知識理論助你建構起媒體識讀及邏輯思維能力,成為汙流中的人間清醒。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沒別的,就是面對失敗、驗證失敗、挑戰失敗

許多人在學生時期,抱怨學校老師開一堆廢課、課程無聊又無用;進入職場後,抱怨同事難相處、老闆機車又小氣;步入婚姻後,抱怨另一半不負責、不賺錢、不上進。終其一生鬱鬱寡歡,其實無非就是一個原因——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停損」的重要性,最悲哀的是,很多人連「思考這件事」的行為,都不曾發生過。

如果說人世間可能面臨的失敗有一百種,那麼每當我們失敗的次數越多,避免失敗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這本書撰寫的內容絕對說不上「成功學」,更不會餵你雞湯,而是滿滿的雞腿,就算肚子再撐,也希望你能面對現實努力吃下去;如果書中觀點與你不同,你也可以帶著逛動物園的心態來瀏覽逛一圈,或許你會從中得到不錯的收穫,而這正是你開啟思考的起點,也正是學習的意義。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