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作者集結全球各地對創造力來源的最新研究,包括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神學家的觀點,統整這些發現與世上偉大創作者的經世洞見,透過一個個故事,解構創造力的本質,說明當緊急而必要時,創造力如何在我們個人身上顯現,更等著我們隨時取用。


文:麥特.瑞克托(Matt Richtel)

創造力的術語: 四個C

創造力科學似乎不太適合危機時刻。它不像病毒學,當新病毒出現,如果不迅速加以干預,人們就會死。因此,當創造力學者考夫曼(James C. Kaufman)和貝蓋托(Ronald Beghetto)在二○○九年聚在聖地牙哥,一面吃著開胃菜一面聊天,卻發現創造力的學術研究有緊迫而嚴重的問題時,這似乎很有戲劇性。

因為覺得這件事實在太緊迫了,以致才不過幾天,考夫曼就飛到奧勒岡州的尤金市,找了在奧勒岡大學任教的貝蓋托再商量,他們一直談到凌晨兩點,反覆討論尋找解決方案。

問題與C有關,大C和小C。幾十年來,這兩個C的二元結構一直是創造力研究的基礎思想。當然,「大C」指的是那些天才,他們的超凡思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或某個領域的基本知識,可能是藝術、分子生物學,是搖滾樂或電腦工程學。而小C指的是我們其他人。

但喬治.德.梅斯特拉(George de Mestral)又怎麼說?

他改變了世界,但考夫曼總是在想,如果德梅斯特拉沒有改變世界,他到底會貼上「大C」還是「小C」標籤。你可能沒聽過德梅斯特拉這個名字,但你可能密切接觸他的創新:魔鬼氈,有史以來最具黏性的創新之一。

魔鬼氈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年代末的一天,當時人在瑞士的德梅斯特拉牽著小狗在戶外散步。這個創新者注意到狗毛和自己褲子都黏著從外面沾上的小毛刺。這些毛刺是如何附在身上的?

在那一刻,他的觀察結果只是顆未經琢磨的小金塊,僅此而已。

「他本可把這件事擱著,不再想它。」考夫曼告訴我:「那不會影響那一刻的重要性。」

考夫曼和貝蓋托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區分堅持到底的發現和只是觀察的發現。這是哲學命題的一種變體:如果一棵樹倒在森林,而周圍沒有人聽到它,樹倒下的聲音發出了嗎?如果做了出色的創意觀察,但從未付諸實現,它算是「大C」嗎?這件事到底該怎麼說?

還有另個例子,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她也讓考夫曼和貝蓋托煩腦到不行,因為他們仔細把創造力的普遍概念大C、小C全想了一遍,也找不到她的定位。

邁爾在芝加哥當保姆,她的嗜好是帶著Rolleiflex相機在城市漫步,隨手街拍。後來她環遊世界,也是到處拍照。但她不會把拍好的底片洗成照片,也沒有出版,似乎對出版不感興趣,只是拍照。在她去世後,有位房地產經紀人在二○○七年發現十五多萬張底片,這才讓世人震驚到她的世界有多精采——耀眼的黑白肖像、定格的街頭文化、就要起衝突時充滿情緒的面孔、門廊上的人群、夏日消防栓噴水柱間跳舞的孩子。

之後讚譽湧來,無論是批評,還是病毒式傳播,她的收藏引起了網路轟動。但這些並不是她追求的,她甚至懶得去沖洗底片。

二○一四年,《紐約客》雜誌有一篇文章簡短報導了這位業餘攝影師的生平,並嘗試捕捉這個謎團的一些細節。文章寫道:「邁爾的故事之所以令人興奮,正因為它偏離了有關藝術抱負的熟悉敘事。電影製作人和攝影愛好者無法理解為什麼她從來沒有為了追求熱愛而放棄自己的職業。從來沒有人見過她把脖子上的相機拿下來過,只要看過她的人都困惑,站在身旁的真的是曠世天才嗎?」

如果這些照片從來沒有被發現,它們會是什麼?有一個類別嗎?這是從小C轉成的大C嗎?這是否意味著創造必須得到其他人的讚賞才具備大C的價值?

考夫曼和貝蓋托這兩位學者在聖地牙哥尤金市碰面,然後做了一整夜的腦力激盪,他們發現兩個C中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漏洞。八年級學生寫了一篇內容扎實的論文和專業作家寫的論文是同一個小C嗎?也許這位專業作家創意無限,但她並沒有改變世界?

對考夫曼來說,這些問題都很個人。一開始,他並不想當學者。相反地,他說:「我一輩子都想做很有創造力的作家。」小時候,他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上高中時在校刊寫體育報導,上大學拿到創意寫作的學位。然後讀研究所時申請念藝術設計所。他申請的大學寄給他一封標準回函,敦促他認真考慮是否真要申請此學科。信中內容寫著:在申請之前,您應該知道我們的藝術創作所一年會有二十名學生畢業,但全國每年適合藝術創作碩士的工作大約只有三十個。

考夫曼說,就是這個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才能只是「不錯,但並不偉大」。

最後他改去念耶魯大學心理學,主修創造力。但他持續寫作,還創作了一部音樂劇《發現瑪金塔》(Discovering Magenta),內容講述「心理諮商師試圖幫助焦慮症患者。」還在紐約一家小劇院製作上演。

當然,這個創作不算是大C,那它是小C嗎?就像你為老婆寫的情人節讚美詩一樣?這到底是什麼?如果你在家裡想到一份新食譜,家人或晚宴客人都讚不絕口,但也沒有再進一步了,那麼這個創造應該叫什麼呢?

考夫曼和貝蓋托想出一個答案,在我看來,這個答案對於理解創造力領域和了解我們自己的行為都非常有幫助。

介紹四個C。

  • 迷你C(Mini C)
  • 小C(Little C)
  • 專業C(Pro C)
  • 大C(Big C)

迷你C。

迷你C的定義:對經驗、行動、事件做出的新穎且有個人意義的創意詮釋。

這類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個人滿意度,這並不表示它沒有價值。如果梅斯特拉從未提到他在發明魔鬼黏前曾把黏在狗身上和褲子上的毛刺拿下來觀察呢?也許這件事一直以來都讓他感到高興呢?這是從好奇心出發的有力觀察,也許很新穎,但本質上是迷你的。

我們一直都在創造迷你C,孩子也是。你可以隨機觀察:他們把紙巾空盒變成一頂帽子了;五年級的作文:如何讓狗和貓和平相處;樂高塔看起來更像是顛倒的餡餅。

考夫曼自己創作的迷你C是對晚餐食譜進行更動,它讓創作者感到興奮,但不見得受到家人歡迎。「我把肉桂放在馬鈴薯泥裡。大家都對這個創新敬而遠之。」他說。

「但有時候,我也會做一些孩子和妻子愛吃的東西,我就跨過了這個門檻了。」

這不是巨大的門檻,但它是門檻,是向小C邁進的踏階。

小C是引起漣漪、受到認可的迷你C,但帶有謙虛的氣氛。

在考夫曼家裡,孩子和妻子說:「你這個辣肉醬做得不錯,下次還能再做一次嗎?」

小C!

或者你五年級的學生寫了一篇非常獨特的文章,值得用電子郵件發給家人欣賞,或者它可能是你三年級學生貼在冰箱上的畫作。

「如果說迷你C是許多人每天多次體驗的事情,那麼小C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的事情。」

且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創造,這很重要,確實如此。在你的生活中,小C可能是當你的愛人要求你彈首歌給她,你就抓了把吉他彈出動人的歌,賓客被吸引過來因為歌曲真的很動人。也可能是你在後院建造的工作室,你和孩子一起建造了樹屋而鄰居驚嘆說:「它看起來真像一艘海盜船!」也可能是你在不是自己專業領域做了一件很棒的事。

它可能是知名創作者在非專業領域創造的作品。

新冠疫情期間,我收到友人、驚悚小說暢銷作家林伍德.巴克萊(Linwood Barclay)發來的訊息。隨著世界停頓,他也停下腳步,暫停寫作和行銷自己的書,也不在假日宣傳(但最近還是向編輯提交一份企畫草稿)。他投入大量時間來建造鐵路模型,逐漸成為超越嗜好的癡迷,組出的模型占據十一坪大的房間。火車穿越城市景觀,越過山腳下,穿過隧道和橋樑,然後停在火車站。

林伍德在Facebook發了一段影片,他說:「我從小就是火車模型迷。」我留言詢問他有關創作的問題,他說:「我想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腦海中想像一個世界,然後用我的雙手建造它很棒。」

精準說來,林伍德做的是「嗜好」,但這並不會貶低這個嗜好有滿滿值得認可的創意。

我覺得小C創作很棒,因為它充滿真心努力創造。但小C不應該與下一步重大升級的專業C混淆。

所謂專業C,就是林伍德的書了。

看看這個專業C,那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以我的拙見看來,專業C是最重要的新類別,也是最複雜的。專業C是專業人士的專業創造。你猜對了,這些創作必須公認有不錯的品質,甚至很了不起。所以專業C的跨度非常大,以致在這段簡短說明中,會讓某些非常知名的傑出創作者覺得有點侮辱。那是因為專業C的範疇太廣泛,卻要放在一起討論。

「專業C的開始,」考夫曼說:「可能是某篇文章發表了,或某篇研究被某機構接受了,這個範疇的跨度很大,可能只有局部,到某種程度上對整個領域產生影響,即使那件事的影響很小。」

考夫曼和貝蓋托寫的四C論文是專業C的較高級版本。考夫曼寫的書也是如此,比如他寫了《劍橋創造力手冊》(Cambridge Handbook of Creativity),現在已經出到第二版了;還有《創造力101》(Creativity 101),這是一本更口語但仍然有學術意義的書——「就是那些我在晚餐聊天時,會跟你說的那些雜七雜八跟創造力有關的東西。」考夫曼說道。

事實上,這四個C,從迷你到大C,他們的範圍都像是「轉盤或開口,或像調光開關。」可大可小做調整。

專業C更是如此,因為事情就像:世上有像詹姆斯.考夫曼這樣的專業學者,也有像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和詹姆斯.艾洛伊(James Ellroy)這樣的專業作家。就算都是世界級的演出者,也有怪奇比莉到夏奇拉這樣不同的類型,還有喜劇演員崔弗.諾亞(Trevor Noah),料理鐵人(Iron Chefs),尖叫拳擊手吉姆.克拉莫(Jim Cramer)。

還有很多很多人,他們可能沒什麼名氣,或者只在各別領域很有名。作為《紐約時報》記者,在我的日常工作,我幾乎每天都會採訪政治人物、學者、作家和其他擁有豐富天才和專業知識的創造者,他們表現出創造力但彼此根本無法類比。

一九七○年代發現發燒分子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士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與民謠歌手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還有像我這樣不上不下的作家,以及無數矽谷工程師和創新者難道都屬同一類嗎?

將他們與我們這種作品賣不出五億美元的人混為一談對他們來說確實不公平,但專業C的關鍵不是金錢、名氣,甚至不是才華。而是創作者在各自領域的實踐和訓練,他們是專業,不會再打破模具了,而是只用指尖按著摩著就能塑出好作品的人。

專業C是顯著不同的創作,是廣大範疇,屬於有才能、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他們擅長自己的工作。數百萬人在這稀薄的空氣中活著,但不像大C創作。

大C處於更微弱稀有的空氣。它乍看起來更難以捉摸,因為大C有一個面向是任何創造者都無法控制的:時間。

這裡的大C標籤是為真正持久流傳的創作者保留的。事實上他們的貢獻可能以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來衡量。這裡有個有趣的心理遊戲,請花點時間做一下身為當代人才能做的嘗試。

「依照貝蓋托和我的標準,大C是永恆的。」考夫曼表示。

解放黑奴的林肯、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醫生(Jonas Salk)、廢奴主義者塔布曼(Harriet Tubman)、賈伯斯,還有保羅.麥卡尼和披頭四、巴布.迪倫、黑人化學家卡弗(George Washington Carver)、邱吉爾、甘地和金恩博士。

當我與考夫曼談論這個問題時,我小心翼翼地提到具有可能性的候選人: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我在前面寫過他的故事,但之前你可能對他很陌生。

然而,考夫曼告誡我,要我不要將科學家、音樂家、運動員、演員全混在一起進行比較。他說,大C也必須針對特定領域。「如果你談的是醫學類的成就,如要把一些創造與沙克醫生這樣的成就相比,那麼幾乎對所有事、所有人都非常不公平。」

他說,因此「創造力和名氣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他告訴我諾曼.布勞格(Norman Borlaug)的故事。你知道這個人,對吧?拜託,真的不認識嗎?你不認識綠色革命之父,你不認識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他兩者都是。

他因發現新型小麥品種、大幅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獲獎。他於一九七○年獲得諾貝爾獎時的生平介紹這麼寫道:「在他的科學目標中很快又加入了實際的人道主義目標,他培植新的穀物品種,投入大規模生產,只為養活世上飢餓的人——從而『在人類對抗飢餓和貧困的戰爭中取得暫時的成功。』」

布勞格,這位孜孜不倦的創造者,個人領域的風雲人物,是你從未聽說過的大C創造者。

布勞格的故事還暗示了大C創造者的另一個特性——他們創造的方法和想法會被他人複製、借用,成為領域基礎知識的一部分。

「你沒聽過關於Velvet Underground的笑話嗎?」考夫曼問我,他指的是盧.瑞德(Lou Reed)在六○年代組的搖滾樂團。「他們賣出四百張專輯,但所有那四百張專輯都是賣給後來那些做搖滾樂團的人。」

「那麼,」我問考夫曼:「像布魯斯.史普林斯汀這樣的人呢?」

在他的時代,也就是現在,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創作如此多產,形成屬於自己的聲音、風格和精神。難道他就只是專業C嗎?

「你說四百年後,每個人都會知道他的音樂嗎?不一定。但後世那些喜愛二十一世紀音樂的人一定會說:「二十一世紀只有這三個人、或這四個人的歌是必聽的,他會是其中之一嗎?絕對是的。」

嘿,老大,你內行的。

對考夫曼來說,大C最重要的特徵是創造者的成就是否能夠流傳久遠,以及這些創造者是否代表個人領域,是否能在所處範疇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因此成為進步的起點,事實上,大C創造者會開創新領域,創造的方法也會成為新技術的基礎,而以上是此人理所當然獲選大C創造者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事實顯而易見,只有歷史才能真正決定創作的影響力,也才能決定這個創作屬於哪個四C陣營。

人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創作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你自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解碼創造力:踏上藝術、科學和靈魂之旅,揭示自我創造的無限可能》,奇光出版

作者:麥特.瑞克托(Matt Richtel)
譯者:潘昱均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免疫解碼》暢銷作者暨普立茲將得主麥特.瑞克托最新力作!
比爾・蓋茲盛讚:「將科學概念帶入生活。」

靈感從何而來?創造力如何運作?
我們佩服創作者,而他們的祕密是什麼?
如何才能盡情發揮我們的創造潛力?
本書是對人類創造力奧祕的最新突破性調查,
也是我們如何創造的故事。

作者集結全球各地對創造力來源的最新研究,包括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神學家的觀點,統整這些發現與世上偉大創作者的經世洞見,透過一個個故事,解構創造力的本質,說明當緊急而必要時,創造力如何在我們個人身上顯現,更等著我們隨時取用。

深度訪談各界深富創造力的代表人物,現身說法分享各自的創作心法歷程,如:馬友友、桑塔納(Carlos Santana)、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等音樂人、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艾利森(James P. Allison)等科學家,以及NBA金州勇士隊總教練柯爾(Steve Kerr)、喜劇導演阿帕托(Judd Apatow)、普立茲獎得主漫畫家特魯多(Garry Trudeau)、美國陸軍參謀部主任皮亞特(Walter E. Piatt)等。

瑞克托以實際的角度提出問題:成功的創作者具備哪些特質?創造力在什麼條件下蓬勃發展?我們如何才能跨越創意障礙?本書的終極理念是:創造力比許多人想的更容易獲得,創造力是我們必要、美麗且充沛不絕的自然天性。

「我在這裡傳達的重點是,創造力的核心並不是看結果或看影響力。這與最終大局無關,甚至與過程無關。那些是次要的。創造力首先必須來自個人靈感。它始於一股衝動、一種直覺、一種想法、一個火花。創造力並非難以捉摸、曲高和寡,也不是幸運者或少數人的專利。馬友友完成了偉大的創作,但他感受到的正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靈感。」————本書作者 麥特.瑞克托

創造力比許多人想的更容易獲得,
是我們必要、美麗且充沛不絕的自然天性。

精采揭示我們如何創造的故事,比爾.蓋茲盛讚:「將科學概念帶入生活。」

創造力定義了人類的經驗,激發出藝術、科學、科技、商業、體育等近乎所有活動的成就和創新。創造力推動全世界人類的進步,但它也是創作者獲得個人深刻滿足感的源泉。然而,創意靈感的起源始終是個謎,偉大創造者如何探求靈感的方法更是神祕,總是用一套深奧術語來解釋,以致我們對靈感的解讀一直陷在複雜的行話中。普立茲奬得主暨《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特.瑞克托揭開了創作過程的神話和奧祕,內容發人深省,極富創意。

創造力奧祕的最新突破性調查,證明創意不是只有天才擁有。
本書集結全球各地對創造力來源的最新研究,作者瑞克托將這些發現與偉大創作者的經世洞見加以統整,透過一個個故事,解構創造力的本質,闡釋創造力在生物學上的意義及其與演化起源的關聯,旁及宗教和靈性上的深刻連結,說明當緊急必要時,創造力如何在個人身上浮現,更等著我們隨時取用。

各領域創作佼佼者深度訪談,出色演示創造意義和創意心法!

創造力代表現身說法創作心法歷程,如:馬友友、桑塔納(Carlos Santana)、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等音樂人、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艾利森(James P. Allison)等科學家,以及NBA金州勇士隊總教練柯爾(Steve Kerr)、喜劇導演阿帕托(Judd Apatow)、普立茲獎得主漫畫家特魯多(Garry Trudeau)、美國陸軍參謀部主任皮亞特(Walter E. Piatt)等。

創造力是人類必要、美麗且充沛不絕的自然天性。

瑞克托以實際的角度提出問題:成功的創作者具備哪些特質?創造力在什麼條件下蓬勃發展?我們如何才能跨越創意障礙?本書的終極理念是:創造力比許多人想的更容易獲得,創造力是我們必要、美麗且充沛不絕的自然天性。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