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浩一

初老的潛孤獨

  • 「人類情境裡固有的恐慌」其中的失業:從眼淚到笑語

二十世紀的英國小說家格蘭姆・格林(Henry Graham Greene),他談自己:「寫作是他的一種治療的方式。」他也納悶:「那些不寫作、不作曲、不繪畫的人,他們怎能不發瘋、不憂鬱,又怎麼能逃避人類情境裡固有的恐慌呢?我有時覺得這很不可思議。」

他所謂「人類情境裡固有的恐慌」,基本上就是喪偶、離婚、失業、身體的創傷或牢獄之災等生命中不幸的遭遇。我對「失業」的挫敗倒是有些心得,尤其是被失業、被退休。電影《型男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 裡的男主角(喬治・克隆尼飾演)背景,就是「資深的資遣談判專業人士」,許多公司面臨要遣散員工之際,總是把這個最棘手不堪的「面談」工作委外,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一群人身上。劇情中,當被資遣員工在會議室裡,隔著一張桌子,被告知他被解僱了。一剎那,晴天霹靂的「被失業」的噩耗,猛烈撞擊胸口而來,天旋地轉,有人掩面哭泣,有人強忍激動,有人哀傷求情,有人憤怒難遏⋯⋯當下情緒反應的不同,跟人格氣質有關,與未來經濟困境有關,連結最深的則是「自尊」受創。

多少人從安穩的職場座位跌了下來,意外、倉皇,瞬間被迫掏空自尊。

這對勞資雙方都是難堪的時刻,在我的三十多年職場生涯中,常常被迫扮演「告知人」的角色。不管我累積多少年的經驗,也如何深諳人情世故,這種的感受還是一樣難受。我只能說,我慶幸地站在他們的對面,然後把我年輕時,第一次被告知「你可以走了」的受辱心情,重新挖出來溫習一遍,再以同理心安慰他們,希望「明天會更好」。痛苦甚至悲憤的情緒之後,終究要面對明天的太陽。失業者除了思考自身與工作的關係,一些所謂的生命意義,也必須重新檢視: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就感?是維持生活的手段?是享受團隊工作的附加價值?有人的目的在過程,有人的目的在對岸。那些被委婉告知資遣的人們,許多人的眼淚之後,是因為有家人,所以有負擔,他們必須維持工作的必要。當然,也有人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給自己新的選擇。

一九九六年,日本富士電視台的《長假》電視劇,由當時二十四歲的木村拓哉主演。故事是一名模特兒事業不順,她在婚禮當天被悔婚,而且知曉她被騙光積蓄,最後被迫加上無奈,與未婚夫的室友──失意的鋼琴家──瀨名秀俊同住。瀨名秀俊建議這位失婚又沮喪的葉山南(山口智子飾演),把目前失業狀況當是「神賜予的長假」,那不是懲罰,而是獎賞,改變心情鼓勵自己。在同樣的室內,當你打開另一扇窗,會發現窗外的風景不一樣了。

當年這部電視劇,四十歲的我看過,也頗受激勵,因為我新就任的工作,是我剛換的新跑道,仍然處在掙扎的階段。《長假》播出後,受到壓倒性極高評價,普遍被譽為經典的電視劇,至今仍深受歡迎。事後觀察到的日本社會現象,有趣地反映,卻也耐人尋味:開始學習鋼琴的男性暴增。勤勉工作的日本社會,也同時掀起了「長假現象」。

  • 音樂家不會退休,直到心中沒有音樂才會停止

《長假》播出迄今已超過二十年,然而今天失業者的明天,其實他們的處境,比起過去的年代更加嚴峻,因為工業4.0的快速進化,這些已有歲數的人們,確實不易追趕上網購宅配、資源共享、知識商品音頻化(或是視頻化),甚至AI時代的悄然到來。未來學的學者一再警告、恐嚇年輕人要跟上腳步,否則,你還沒進場就被淘汰了。

其實,二○一三年在澳洲旅遊局推出「世界最棒的工作」的甄選活動之際,每一個上班族就應該有警覺心了。活動的內容是「野生動物看護員」,獲選者的薪資為澳幣五萬元(約新台幣一五○萬元),額外再加澳幣五萬元生活費,將在澳洲展開為期六個月人人稱羨的夢幻工作,包括品嘗美食、沙漠越野、漫遊雨林和看顧野生動物等。

這個號稱「世界最棒的工作」引起全球的騷動,甄選過程長達兩個月,首先從參賽者上傳的三十秒自我介紹影片到YouTube,挑選一五○人進入第二輪,第二階段參賽者在兩週內爭取媒體曝光拚人氣,並獲名人推薦,僅十八人進入決選,每組三人,赴澳面對各項挑戰並預先體驗工作。

「上傳三十秒影片到YouTube」是重點,當時很多人尚未意識到這個以影像呈現的自我介紹新方法,已經跨入了一個新時代,它取代書寫郵寄、網路仲介、搜獵人頭,透過新媒體公開透明地競爭。它標示著,未來我們要的人才,不是那些只會坐在辦公室的菁英,而是帶有一股野草的強悍。

這些學者口中的新世代,如果是那些被資遣的資深員工所要面對的未來,坦言講,真是令人卻步,情何以堪。時代的競爭快速翻新,以「七年」當是一個世代,如果沒有跟上,你可能馬上變成農業社會的族群。所以,當你的工作業別消失了,你當然失去功能了,這個「失去」真是令人沮喪,也讓人無能為力。在脫軌的地方待久了,你應該察覺「潛孤獨」已經隱身在你的影子裡了。

冷靜一下,不要慌,新的媒體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天無絕人之路」。電影《實習大叔》、《高年級實習生》雖然是好萊塢式的娛樂片,但也隱藏了嚴肅的話題:在科技之後,人性還是重要,而且是不可取代的。二○一三年的《實習大叔》(The Internship),電影劇情是說兩位超過四十歲的大叔,平日以銷售手錶當是傳統業務工作。忽然失業之後,為了重新整頓人生方向,證明他們並沒有過時,兩人一同面試加入了Google公司的實習訓練,與二十歲出頭的駭客菁英、科技新貴短兵競爭,爭取正式錄用的機會,過程中他們要創新並且與時俱進。

二○一五年的《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電影劇情則是七十歲的班(勞勃・狄尼洛飾演)嘗試走出喪妻之痛,試過旅行、瑜伽、下廚、園藝、學習中文等方法都無效之後,以「以影片自我介紹」應徵網購時尚服飾公司的高年級實習生,意外錄取,並被指派為創辦人茱兒(安・海瑟薇飾演)的私人助理。故事詼諧,但是所談的「向上管理」能力的種種,卻是資深傳統工作族的資產,重要而且珍貴的資產,不是任何新科技、新產業所能取代的價值。

除了這些老派管理與新興工作之間,互融,再造新可能之餘,有一些對話值得咀嚼。茱兒納悶地問:「為何你總是能在對的時刻,做對的人、說對的話、做對的事?」班回答:「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不會做錯!」面對失業、退休之後的新挑戰,雖然辛苦,但是如同劇中的班的格言:「音樂家不會退休,直到心中沒有音樂才會停止,我心中還有音樂,這點無庸置疑。」

維持熱情生活的態度,才是對「失去」最好的回擊,也是「潛孤獨」最好的止癢藥。再引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裡所說的:「退休是一個永無止盡,嘗試發揮創造力的過程⋯⋯相信我,我試過所有的事情,不過人生的空洞只能靠自己填補,愈快愈好。」

本文摘錄自《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作者:王浩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