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對一的對話對於本吉勒巴亞卡族攸關存亡。因此,我們可以在演化論的基礎上推測,我們先天上在處理社交時便有一種心理急迫性——如果你忽略跟身邊人們的互動,他們便會把比喻性的蜂蜜條送給別人。

文: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電子郵件擾亂我們古老的社交動力
本吉勒巴亞卡族(Mbendjele BaYaka)是散布在剛果共和國與中非共和國森林裡的狩獵採集部落。他們居住在營地(langos),通常十人至六十人。每個營區的核心家族有自己的茅屋(fuma)。本吉勒巴亞卡族缺乏儲藏食物的技術,因此分享食物是攸關部落存續的關鍵行動。類似許多先前被研究過的狩獵採集部落,他們的合作度很高。

以科學角度來看,本吉勒巴亞卡族很值得關注,因為他們有助於我們了解狩獵採集部落的社會動能。這種動能仍與我們息息相關,因為人類歷史在新石器時代革命以前,都是活在這個生活型態中。因此,我們有希望藉由研究這些部落(以恰當的慎重方式),了解我們這個物種經由必須與他人互動的演化壓力而形成的本能。這麼一來,我們或許能夠更加了解現代電子郵件何以致使人類的古老大腦疲憊不堪。

在一項刊登於《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的二○一六年研究,倫敦大學學院的一群研究者調查了位於剛果多基森林的利庫阿拉(Likouala)及桑加(Sangha)地區三個不同的本吉勒巴亞卡族營地。他們的目的是評估每個人的「關係財富」(relational wealth),這個術語指的就是在部落裡的受歡迎程度。

為此他們使用一種既定的方法,稱為蜂蜜條禮物遊戲,參與者分別拿到三根蜂蜜條——這是受到高度好評的食品——且被要求分贈給其他部落成員。藉由觀察每位參與者最後拿到多少蜂蜜條,研究者便能猜測他們在部落裡的相對社交地位。

他們發現這種關係財富分配的情況存在驚人差異,一些部落成員拿到的蜂蜜條比別人多出很多。更重要的是,這些差異與身體質量指數與女性生育力等因子有著極大關聯,在狩獵採集部落,這攸關你能否成功傳遞自己的基因給下一代。許多先前的研究已證實研究者所謂的「促進形成與維持社交關係的心理與生理增強機制」。這項調查有助於解釋這些機制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在舊石器時代的社會環境下,受歡迎才能提高你的血脈存續的機率。

接下來的合理問題是,你如何在狩獵採集部落受歡迎。本吉勒巴亞卡部落的一項後續研究,於二○一七年刊載於同一份期刊,對於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深刻見解。在這項調查中,研究者說服巴亞卡營地的一百三十二名成年人,在頸部配戴一個小型無線感應器一星期的時間。這些裝置會記錄對象之間一對一的互動,每兩分鐘便發出短程訊號以記錄誰跟誰接觸。

研究者接著使用這些大量的互動紀錄,來製作所謂的「社交圖譜」(social graph)。其製作程序很直接。想像你把一大張白紙釘在牆壁上。每一位配戴感應器的調查對象各畫一個圓圈,均勻分布在紙張上。現在,根據紀錄裡的每一次互動,你在互動的兩人之間畫一條線。如果已經有一條線,你可以再加粗一些。把所有互動都畫完之後,你會得到一團像義大利麵條般的、粗細有別的線條,連接著紙上的圓圈。有些圓圈就像繁忙的運輸樞紐,向四面八方發射出粗線,其他的則只是零星連接;有些圓圈之間沒有什麼線條連接,有些則是密密麻麻。

在一般人看來,這些社交圖譜像是一團混亂。可是對網路科學(network science)這個新興學術領域的科學家來說,這些圖譜寫成數位位元、輸入電腦用演算法分析之後,可以讓他們深入分析所調查群體的社會動能。正因如此,二○一七年研究報告的作者們才會費盡功夫,說服本吉勒巴亞卡族配戴無線感應器。

他們發現,藉由研究這些紀錄所產生的社交圖譜,他們可以準確預測參與這項研究的巴亞卡母親們的存活子女數目。她們與網絡的連結愈穩固,繁衍愈是成功。先前的研究顯示,在狩獵採集部落,受歡迎度影響到基因適應度—愈是受歡迎的部落成員獲得愈多食物與支援,讓他們更加健康,所以更可能生下健康的子女。這個新的研究則發現,一對一的對話紀錄能夠呈現出受歡迎程度:妥善管理直接互動的那些人繁盛生存,失敗的人則難以傳遞他們的基因。

一對一的對話對於本吉勒巴亞卡族攸關存亡。因此,我們可以在演化論的基礎上推測,我們先天上在處理社交時便有一種心理急迫性——如果你忽略跟身邊人們的互動,他們便會把比喻性的蜂蜜條送給別人。這只是小小的推測,因為這是我們早已心裡有數的事情。與他人互動的驅力是人類經驗中最強大的動力之一。

甚至如同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在其二○一三年的著作《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Social: 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所說明的,我們大腦裡的社交網絡連結到疼痛系統,所以當我們親近的人死亡時會產生強烈的心痛感受,太久沒有人類互動時也會感到孤獨不安。「這些社會適應是我們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物種的核心原因。」利伯曼寫道。

早在科學家探討人類社會性的基本架構之前,我們便已非常清楚我們迫切需要妥善管理互動。《摩西五經》(Torah)明文禁止說閒話:「不可在百姓中到處搬弄是非,不可陷害鄰舍的性命。我是耶和華。」聖經也認同一個團體的社交圖譜之間傳播資訊的潛在強大力量。莎士比亞亦指出,友誼是人類體驗的核心,他寫出理查二世著名的哀嘆:「和你們一樣,我也靠麵包生活,我也有欲望,懂得悲哀,需要朋友:既然如此,你們怎麼能對我說我是國王呢?」

這帶我們回到電子郵件。人類所演化出對於一對一互動的深度執著,和大多數的先天驅力一樣,一旦受阻便會形成壓力。如同我們受到食物吸引的同時伴隨著缺乏食物的痛苦飢餓感,我們的社交本能也伴隨著忽略互動時的焦慮不安。

這和職場有很大關係,因為我們已證明,過動蜂巢思維工作流的不幸副作用便是讓你一直暴露在這種壓力之下。這種熱烈的專業合作模式所產生的訊息,快過你所能跟上的速度——你完成一項回覆,卻發現在這之間又來了三封信——晚上在家時、週末時、度假時,你都無法不意識到你缺席的期間,收件匣的未讀信件正不斷增加。可想而知,這種壓力在我的讀者調查結果很常見:

  • 「我一直感覺自己漏接了信件。」
  • 「在心理上,我無法不理會未讀信件,無論再怎麼不重要。」
  • 「我覺得事情愈積愈多,於是我開始感到壓力。」
  • 「我的信箱讓我疲憊不堪,因為我知道透過電子郵件好好地溝通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此時,你或許會抗議,忽略電子郵件與忽略狩獵採集部落夥伴壓根兒不同。前者的最糟後果是你可能惹惱了會計部的鮑伯,而後者的最糟結果是你會活活餓死。事實上,你的公司或許甚至明文規定可容許的等候回信時間,亦即鮑伯大概根本不在意你晚些回信。當然,問題在於根深蒂固的人類驅力並不曉得要聽從理性。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沒有Email的世界:過度溝通時代的深度工作法》,時報出版

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譯者:蕭美惠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降低過動訊息的干擾,每天只需工作5小時。

當Email的「便利」被誤解成「效率」,
工作就會淪為過動式溝通的犧牲品。
四大原則建立Email的全新工作型態,
讓我們焦慮更少、成就更多。

一本自己需要、也希望老闆讀一讀的書

當工作被訊息綁架,下班了卻還在上班

上班族平均每六分鐘檢查一次收件匣或即時通訊,每日處理的訊息高達一百二十六則。

Email曾經是劃時代的便利發明,但如今許多證據顯示,過度仰賴Email已造成「過動蜂巢式」的溝通現象,訊息零碎又密集,拖垮了效率、造成了焦慮。就連下班時間,也感覺自己在不斷累積通訊負債。

原本預期Email停擺會造成的溝通黑暗期,卻意外成為生產力的黎明曙光

由於Email太過便利,我們從未真正大刀闊斧地改變使用方式。許多談論專注力的著作,也僅是微調我們的通訊使用習慣,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持續的工業成長有賴於持續改進生產流程,自一九○○年以來,體力勞動者的產能增加了五○倍,但對知識工作者來說,都已經累到要過勞了還是被工作追著跑,我們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

白宮曾遭駭客入侵,原本預期Email停擺數週之久將成為一場災難,沒想到在過渡期之後,生產力卻意外大幅提升。在這個過度溝通的時代,我們需要像福特汽車裝配線翻新了汽車產能一樣的革新作法,才能將我們從高壓的工作日常中解放。

四大Email使用原則,用有限的專注力換取最高的產出

在知識工作領域,工作大致分成「工作流」和「工作執行」兩部分,過動訊息所造成的工作流紊亂,已大幅壓縮和干擾到工作執行。下列四大原則將為我們打造一條更為順暢的高效工作流,用較少的時間就能換取更高品質的產出。

  • 專注力資本原則:把專注力視為一項資本,優化員工為產品加值的工作流。
  • 流程原則:在生產流程中去除非必要的互動,減輕員工的額外干擾、專注在工作執行。
  • 協定原則:制訂何時與如何進行溝通的原則,事先的規劃有助於降低長期的成本。
  • 專業化原則:職務分工專業化,員工專責的工作少一些,工作品質將會高很多。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