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業調整,加快推動經濟多元成社會共識。善用澳門地緣優勢、結合區域發展的政策優勢,雙劍合璧,無往不利。誠如財爺指最近有年輕人把握澳門優勢與內地發展,推出“澳門創意,內地製造”的產品,為產業適度多元帶來希望。

不少年輕人確實“有諗頭”,尤其在創業路上因沒有包袱,反而創造出無限的可能。但如何把創意轉化落實成就一番事業,除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更視乎各人造化。

如有人守候多年,藉政策環境開放的“東風”發圍;亦有人因應時勢轉型重新出發。他們深明自己縱有實力,也要外力推一把,才能乘風破浪踏上更好的發展道路。

如有本地年輕人的創意得到香港集團賞識,願意給新人機會,欲與其合作,這本來就是一個可讓自身極速“上位”且可衝出澳門的上佳機會,但因年輕人憂慮集團假借“合作”之名吞併其創作,推卻合作機會。對該集團而言,這次合作談不攏,對企業營運不構成任何損失。但對該年輕人來說,失去的不僅是在具實力的平台展示其創作的機會,也因而失去了在大集團龐大資源支持下得到在相關行業學習、實踐經驗的難得機會,甚至因泊不到“大碼頭”而失去一個被更多人賞識的機會。

另外,又有年輕人因為“忘記了”與大企簽約的日子而在當天缺席,大企管理層當然震怒,合作告吹,相信也再難有合作機會。

本地創意受到外來集團的賞識,反映本地創作具有一定的水平,無疑值得鼓舞。但機會臨門,切忌“藝術家脾氣上身”,自視過高,不然更好的創作,亦只能孤芳自賞。

年輕人在衡量發展前景時,應把眼光放遠,並須清楚認識到自身欠缺財力又無實戰經驗,憑一己之力如何打出名堂?唯有透過向商業市場靠攏、尋求合作,以接地氣的方式,把創意化為事業。倘事事“怕蝕底”、機關算盡,最終蝕底的,只有自己。

年輕人面對機會臨門最終卻失諸交臂,而後又埋怨政府扶持不夠、企業沒有給予年輕人足夠的機會。本末倒置、輸打贏要的思維,不僅自身難以成長,機會在前也未必把握得住。年輕人是實現產業多元的希望,尤其在面對產業多元為各個行業提供不同發展空間的當下,更須謹記: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求。

春 耕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