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中途叫停、未竟全功的課題,會比已完成的課題更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人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效應,名叫「柴嘉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舉例來說,向心儀女孩告白成功的場景,總不如被狠狠甩掉的畫面記憶猶新;電影或連續劇,劇情埋了伏筆沒交代完,就在觀眾大呼「什麼!」的情況下全劇告終,最讓人難以忘懷。



文:菅原道仁

「廣告後請繼續收看!」

這是電視節目裡常見的橋段,我們稱為「進廣告」。

這其實是電視台為了讓觀眾在廣告後仍願意留在自家頻道,所做的刻意呈現。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這種橋段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後續劇情發展,在意得不得了。

中途喊停,不是壞事
「中途叫停、未竟全功的課題,會比已完成的課題更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人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效應,名叫「柴嘉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舉例來說,向心儀女孩告白成功的場景,總不如被狠狠甩掉的畫面記憶猶新;電影或連續劇,劇情埋了伏筆沒交代完,就在觀眾大呼「什麼!」的情況下全劇告終,最讓人難以忘懷。

換句話說,讀書和工作也是一樣,刻意在那些不上不下的地方中斷、休息,會遠比「做到一段落」更能使人牢記,這就是柴嘉尼效應。它甚至會讓我們因為在意後續發展,所以休息後也能順利地再起步。

其實,在讀書時碰到複雜問題,或編製工作用的資料時想不出好點子等,這種撞牆、碰壁的時候,先暫停該項作業,也是一個頗有效的解決方案。

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或難以處理的課題,卻還要逼自己耐著性子繼續努力—世上最難受的苦差事,莫此為甚。然而,當你先改做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事之後,有時反而福至心靈,想到:「對了!那個問題這樣解決就行啦!」建議你不妨一試。

搜索枯腸時要「邊走邊想」
說起靈感,一手催生出iPhone的史蒂夫.賈伯斯有個小故事—據說每當搜索枯腸或思考重要事項時,他就會到處散步,而非一直枯坐桌前。

現已有研究指出,「邊走邊想」這個方法,的確可能幫助我們發想出新創意。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的瑪麗莉.歐佩卓(Marily Oppezzo)博士研究團隊就進行了一項實驗,分析健走能否有效提高創造力。

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在各種不同的條件下健走,並於健走前後進行量測創造力的測驗。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受測學生在健走過後,創造力皆大幅提升。

人類的大腦,基本上都是單工作業。不過,像走路這種已經可以下意識操作的行為,就能夠和其他工作同步進行。

健走有助於提升創造力的理由,目前仍尚未釐清。研究團隊所提出的假設,是認為—健走可能會振奮心情,或由於健走能適度釋放腦中能量,因此讓大腦得以更自在地天馬行空。

總之,當你搜索枯腸時,請稍微離開座位走一走再思考,如此將能有效地轉換心情,千望別讓自己待在桌前繼續勞神苦思。

長時間伏案作業,已被認為是有損健康的行為,澳洲的一項研究便建議:「每天坐著的時間,最好在四小時以下」。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相較於每天坐著時間不滿四小時的人;坐達四小時以上的人,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機率,高出了許多。避免長時間伏案坐辦公室,是常保健康的基本要訣。

壯士斷腕地丟下「該做的事」
讓人感覺到專注力極限的,還有怎麼樣都提不起勁的時候。

許多人就算已經很睏了,還是會逼迫自己「得要繼續讀書才行」。但其實,像這種沒勁的時候,還不如就告訴自己「好吧,今天就算了!」然後乾脆放棄。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樣「沒毅力」、「三分鐘熱度」,然而事實是,越是提不起幹勁的時候,越要懂得離開讓你提不起勁的事。

在提不起勁的時候做事,效率絕對不高。就像在睏意襲來時,對自己猛說「打起精神來啊!」甚至還自打幾巴掌,仍舊總會在一分鐘後又沉沉睡去。

除了疲憊,當你不是自主自發做事時,最好也斷然放棄。處於「不甘不願」、「被迫處理」的情況下,事情再怎麼做都不會好。即使是你原本駕輕就熟、做來輕鬆愉快的事,在「沒勁」、「受迫」的狀態下,就可能讓人舉步維艱、毫無進展。

反之,「做開心的事」、「自主自發地工作」時,就能發揮強大的專注力,不論工作或讀書,生產力都會很高。

因此,不管是讀書也好,工作也罷,只要你在做事時覺得提不起勁,建議你就先壯士斷腕,拋開那件本該處理的任務,改做別的事吧!此時我想請你特別留意,千萬不要有「其實我應該讀書的」或「現在不是做這些事的時候啊」之類的念頭。一定要連這些擔憂都一起忘掉,否則就無法真正離開讓你提不起勁的事。

另外,當做事的「動機」恢復正常時,你就應該立即停止轉換心情。人的心情很難捉摸,一旦錯過起步良機,要再等情緒恢復,往往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

最起碼請你別錯過「啊,現在我應該可以做事了」、「再試一下吧」這類心情變化的關鍵時刻。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腦神經名醫教你順著大腦習性,培養正確判斷力、滿分執行力,恆毅力與專注力大幅提升,奪回自己人生掌控權!》,方言文化出版

作者:菅原道仁
譯者:張嘉芬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缺乏意志力也能「改掉拖延症」,記憶力、學習力突飛猛進!懶散、記性差、做不好,並非你的錯,而是大腦在惡搞!

腦科醫師教你掌握「大腦習性」與「情緒」,只要懂這100則訣竅,任何希望、目標都能實現

以下錯誤「努力」正嚴重拖垮幹勁和結果,你卻渾然不知?

× 多工作業事半功倍,是聰明的工作法
× 事情先做到一個段落,下次繼續時效率更高
× 提不起幹勁,就該趕快找方法重啟集中力
× 拿別人的失敗引以為戒,就不怕犯同樣的錯
× 「完美達標」代表負責任和腦袋好

大腦天生愛偷懶,不懂方法硬逼,恐破壞「腦力」。本來簡單的事情,拖到最後十萬火急、做不完;作業堆如山,但一點想動的心情也沒有;年初計畫落落長,每次都是想心安的……,你也覺得幹勁常常像皮球洩氣,每天都靠意志力在死撐,生活既疲憊、壓力又大,而且常常失控?

其實,這不是你不好,而是大腦在惡搞!根據研究,人腦消耗的熱量,高達身體每日所需20%。因此,它天生就會自動開啟「省電模式」,不但害你做事拖拉,恆毅力、專注力也隨之下降。

如果不懂跟隨大腦習性,只是一個勁地逼迫它,這股「怕麻煩」的本能,就會在內心形成拉鋸和反抗,讓你越來越累,甚至記憶力衰退!

掌握大腦習性與情緒,它就會聽話,自動幫你做到好!預防腦病變、抗失憶專長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菅原道仁」,要傳授給你掌握大腦習性與情緒的高效科學方法。這些絕招不但可以強化腦神經迴路、高效體內紓壓,還能幫你活用腦力,提升幹勁、恆毅力與專注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