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人生選擇並沒有「正確答案」這種東西。「要選擇現在的環境,還是新的環境?」、「要選擇A公司,還是B公司?」、「要選擇在這裡備孕,還是轉職?」當你為這類問題感到困惑時,以下這兩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出答案。



文:Komutaro 小向田路

沒有「正確答案」這種選項
應該有不少人曾經在「辭職或繼續工作」之間感到迷惘吧?當時的我, 也在這樣的選擇中猶豫不決。


要在現在的環境中備孕?還是選擇轉職?

目前任職的公司沒有任何人放過產假,也沒有人請過育嬰假。當初轉職時,我完全沒想到這一點啊!我搞不好可以成為首開先例的人……但不知為何,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在這家公司一邊工作、一邊育兒的模樣。說到底, 我必須從備孕開始做起吧?

要我在現在這種混亂的生活中備孕,不覺得難度很高嗎?即使如此,要選擇轉職也不太對……如果我現在開始準備轉職,順利的話可以在半年後進新公司,那麼要何時才能開始備孕呢?

不管做哪一種選擇,我都沒辦法忽視其中的缺點。無論如何都找不出答案。當時的我,陷入了「永遠在尋覓找不到的正確答案」的循環裡。

我以為,唯有找到能讓自己接受「就是這個!」、毫無疑慮的正確答案,才能夠採取行動。但遺憾的是,人生選擇並沒有「正確答案」這種東西。

不像考試題目的答案有對錯之分,人生既不是是非題,也不是只有一個答案的選擇題。

我總是忍不住想要模仿別人的答案,但對我來說,那真的是最佳解答嗎?我也不知道。

如果沒有正確的選擇,那我該怎麼選擇才好呢?

選擇困難時的筆記
當你在煩惱「該選擇什麼才好?」時,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要選擇現在的環境,還是新的環境?」、「要選擇A公司,還是B公司?」、「要選擇在這裡備孕,還是轉職?」當你為這類問題感到困惑時,以下這兩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出答案。因為你能從兩個視角來找出答案,所以建議你兩個練習都做一遍。

練習一:利弊分析練習

當你只關注缺點而無法做出選擇時,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退一步思考。(在只看到好處而急於行動時,也可以使用。)

藉由對缺點進行「真的是這樣嗎?(是否是自己的偏見?)」或「有辦法解決嗎?」等其他視角的提問,就可以從表面的選項來深入思考。請按照以下步驟,試著將答案寫在筆記本上。

  • 步驟一:首先,盡可能列出所有的選項。
  • 步驟二:寫下每個選項的優點。
  • 步驟三:寫下每個選項的缺點。
  • 步驟四:分別對每個優點、缺點提問「真的是這樣嗎?」
  • 步驟五:思考是否有解決缺點的方法。
  • 步驟六:寫完後,試著選出「感覺好」的選項。

練習二:將選項和重點並列,藉由打分數來進行視覺化的確認。

當你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才好時,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在考慮自己的優先順序時,藉由打分數來進行視覺化的確認。

在過程中,你將會和自己的優先順序對話,看見自己想要珍惜什麼,以及為了珍惜那些事物,究竟應該選擇什麼。

  • 步驟一:首先,盡可能列出所有的選項。
  • 步驟二:列出在意的事。
  • 步驟三:依照自己的優先順序,為這些重點打分數(高、中、低)。
  • 步驟四:在每一個選項上,各自打分數(滿分五分)。


試著做完「選擇困難時的筆記」練習,我明白了一些事:

  • 我對於忙亂的生活感到疲憊,很想休息。
  • 我並不是幾年後才要備孕,而是希望「現在馬上」就開始備孕。

我之前一直在轉職或不轉職之間猶豫不決,但後來才發現,其實自己想選擇「辭職」的心情更加強烈。但是,我無法立刻回答自己能否順從這份真實的感受。因為我擔心如果現在辭職,就會脫離正職員工的軌道。還有,如果孩子出生後造成了工作空窗期,我是否還能重返職場?


正視不安,才能夠邁步向前
我不想懷著這份模糊的憂慮,一直浪費時間下去,為了釐清憂慮的真相,我決定試著深入探究。

步驟一:寫出是什麼讓自己感到不安?

首先,隨著思緒寫下目前感受到的不安和困惑:

  • 一旦有很長的工作空窗期,好像就很難找到下一個工作。
  • 在有小孩的情況下,能找到願意僱用自己的公司嗎?

步驟二:為了消除「真的是這樣嗎?」的疑慮,嘗試調查案例。

寫出不安後,再以「真的是這樣嗎?」的視角,調查是否有那種在「有工作空窗期、又有小孩」的情況下成功轉職的案例。

【看見的案例】

  • 具備需求度高的工作經驗,因過去的經歷受到好評而入職。
  • 進入人手不足的公司或行業。
  • 先以兼職的身分工作,再轉為正職員工。
  • 以派遣的身分入職,等到實力被認可,再轉為正職員工。
  • 設法有效的展示過去的經驗而入職。

步驟三:試著思考「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試著思考〉若自己在實際進行求職活動時感覺「還真不容易啊」,該如何應對。

【能夠想到的方法】

  • 降低標準來選擇工作。
  • 鎖定人手不足的公司(成長中的行業、新創公司等)。
  • 琢磨該如何展示過去的經歷。
  • 先以非正職員工的僱用形式入職。

就像這樣:

  • 步驟一:寫出是什麼讓自己感到不安?
  • 步驟二:為了消除「真的是這樣嗎?」的疑慮,嘗試調查案例。
  • 步驟三:試著思考「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經過逐步思考,最終我得出的結論是:「只要不挑三揀四,要重返職場應該還是有辦法的!」

不過,辭去工作還有另一層顧慮,那就是家庭財務狀況。

當時,我的丈夫因為想要確保有足夠時間來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而選擇當派遣員工,年薪頂多只有三百五十萬日圓左右。

只要省點,整個家還是可以依靠他的收入過活。但因為他是派遣員工, 所以也有被解約的風險。而且不瞞你說,我實在不擅長節省(在這種情況下真的很無奈)。

從一般的角度來思考,在這種不穩定的情況下,或許根本不會將辭去工作列入選項。但對我來說,放棄備孕的時機似乎會讓我更加後悔。做出的選擇是否符合「一般」,根本無所謂。

我的個人存款大約還有兩百萬日圓。或許眼下還可以暫時依靠這些錢過日子,再過兩、三年復職也不遲──我決定如此思考。

儘管在一般的標準下,可能會有人覺得「欸?這個人沒問題吧?」但對我來說,這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作者的領悟:「正確的選擇」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只是放棄完美工作年薪就提高了:沒有專業技能、沒自信、又不想那麼努力 如何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Komutaro 小向田路
譯者:黃立萍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大家都說要找「喜歡的事」。我喜歡看漫畫、吃美食和耍廢。這些怎麼變工作?長輩說要找正職、要進大公司,才算好工作。現實真的如此嗎?我想離職,下份工作該選薪水高的,還是上班氣氛好的?為什麼同樣的工作內容,各家年薪差這麼多,判斷標準是?

本書作者小向田路畢業後在一家優質企業上班,工作三年,參與過的企劃從未被採用過,成為主管眼中「完全無法勝任工作的傢伙」,職場之路陷入黑暗。

直到她第一次勇敢轉職,放棄別人眼中的大公司、好公司,第二次轉職更不再追求穩定的正職,在走過無業和在家兼職等非傳統職涯之路後,
三十多歲時來到第三次轉職,年薪甚至增加350萬日圓。

原來,放棄「符合社會期待的完美工作」,年薪反而提高了。她目前在Instagram上分享成功轉職的方式,八萬多名粉絲追蹤支持。

我已進入好公司,依然沒自信:「畢業後就該進入穩定的優質企業」,作者投了上百封履歷,終於進入別人眼中的好公司。但工作3年,因做不好工作,做得好痛苦。

大家都說,找工作要找「喜歡的事」,但……我喜歡看漫畫、耍廢、吃美食……擅長的事?沒有。怎麼辦?

還有,既然要轉職,我希望待遇要提高、加班減少、福利更完善!但對於我這種沒有專業技能,又不想努力的人,有可能嗎?我只好放棄一次轉職就獲得一切的念頭。

結果,作者投了兩家公司的履歷:

  • A公司:顧問公司╱年薪650萬日圓╱員工數百名╱面試官給人嚴格印象。
  • B公司:網路行銷支援公司╱年薪350萬日圓╱員工5名╱面試官態度溫和。

你猜,哪家錄用她?兩家居然都錄取了!這回,她該選A(薪水高)還是B(上班氣氛好)?


缺乏相關經歷、還有職場空窗期,怎麼脫穎而出,之後作者為了備孕、育兒,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無奈存款見底,只好重返職場。

重新求職卻發現:同樣的工作,各家年薪差很多。結果?這一回她的薪水比三年半前的正職多了200萬日圓,並在短短一年獲得升遷,薪水又增加150萬日圓。怎麼辦到?

她又是如何解釋長達兩年的工作空窗期,讓面試官願意錄用?如何提出那些多數人難以啟齒的問題?像是不能加班、薪水要比原來高?

你也跟作者一樣,沒有專業技能、沒自信、又不想那麼努力,如何找到比現在待遇更好的工作?作者放棄完美工作,人生更完美。你呢?你想放棄什麼?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