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身邊多數認識的YouTube經營者,不管最後流量有沒有起來,前面都一定得經歷這段好長好長的低谷。如果你沒辦法熬過前期徒勞無功的感覺,那或許你就不適合經營YouTube。文:早安傑森
這篇文章是關於該不該經營YouTube?
去(2023)年的12月7日我去一場高中進行YouTube講座,雖然我自己經營的零零落落,但也算是苦幹實幹了2個頻道,也對這產業有很長期的觀察。
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擷取講座一部分的內容;因為是高中生,我就想說先用幾個問題來檢視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YouTuber?
問題一:你有分享的慾望嘛?
第一個靈魂拷問就是:你有分享慾嘛?
這件事情對YouTuber來說格外重要,你看到一些感覺很自然的YouTuber ,八成他們天生就很喜歡分享,以艾莉莎莎為例子,你看她早期的作品,都是在分享自己韓國生活或感情觀。他們本來就喜歡做這件事,只是透過鏡頭捕捉下來,再透過YouTube這平台,更大滿足他的分享慾。
分享慾這件事,當然可以後天補強,但我認為,如果你天生沒喜歡做這件事情,那......何必當YouTuber呢?還有很多事情好做吧!
老實說,我自己就不算太有分享慾望的人。我吃到啥好吃、玩到啥好玩的事情,頂多自己內心默默興奮幾天,不太會主動分享給別人。但我發現我喜歡分享「好笑的事情」,這是我的本能,只要我發現一些很好笑的玩意,就會很想分享給別人,所以我自己內容中,常會放入一些好笑的元素,這樣就可以滿足我的分享慾。
問題二:你能否長期提供價值?(資訊or情緒)
YouTuber這職業為何能夠成立?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影片,有人喜歡看,並且有人願意一直看;這件事要達到的前提是什麼?你能夠長期提供價值!
價值分成兩大塊,資訊價值與情緒價值。以YouTuber來說,Vlog大多是提供情緒價值,我們通常會喜歡看某些人的Vlog,都是因為看了會開心、舒服、感動......等等;而像是評測、開箱、軟體操作、知識解說等等類型,就屬於資訊價值,你看這些影片,是為了獲取資訊。
你可能會想,不對啊,有些人的開箱我看了也很開心、舒服,而有些人的Vlog也很多重要的旅遊資訊啊?
沒錯!實作上很少內容會純粹只提供某種價值,一定會有交疊,只是看光譜更偏向哪一邊。那問題來了,光譜偏向哪邊會更好呢?
以YouTube來說,我認為:情緒價值>資訊價值;本質上,YouTube還是一個娛樂平台,多數人是上去找樂子的,所以如果你想把這件事當成職業,就必須要照它的規則玩。即便你要講的內容是資訊類型,也要盡可能地用情緒價值包裝。
以我挺喜歡的外國大大Ali Abdaal來說,他的影片大多以資訊類型為主,但我發現同樣類型的內容,他講起來我就是比較願意聽,為什麼?因為他影片的Vibe很好,無論是柔和的燈光、自然的語氣、親切的手勢還有很多輔助理解的動畫(風格一致),這些都默默地在提供情緒價值。
雖然情緒價值比較重要,但這件事比較難學,如果你不是天生神力,初期可以先著重在資訊價值上,它是努力就有的東西,後期再慢慢試著把情緒價值加進來。
問題三:你每週可以擠出多少時間做這件事?
第三個要考量的事情,叫做時間;我想多數人應該都不敢從0全職投入經營YouTube吧?畢竟連厲害的YouTuber可能都沒把握自己能重新起號而兼職做,就一定要考慮你能投入多少時間成本?
做過的人就知道經營YouTube有多耗時,從主題發想、腳本、場佈、拍攝、恢復場佈、剪輯後製、縮圖設計、上架......等。初估來說,要產出成片的1分鐘,大概會花你1小時。也就是說,如果你打算週更一支10分鐘的長片,你就必須每週擠出10小時來幹這些事,平均分配到7天裡,每天也要花1.4小時,你真的有那麼多空閒時間嘛?
初期你可以降低製作水準,用極簡風剪輯,大概可以把成片時間縮短一半,但也還是要擠出5小時嘿。如果你業餘時間沒那麼多,那真的不要想了,一直做半調子的作品,也很難會有好成績。
而且......就算時間擠出來,你還要面對更可怕的下個大魔王!
問題四:你能接受自己做多久白工?
徒勞無功,我認為是經營YouTube的最大魔王,沒有之一!
當你花了10小時,多拍了幾段B-Roll,來回剪輯好幾次,改了好幾次影片縮圖,終於心滿意足上傳影片。
3天後...「 289觀看!」乾......這真的很讓人洩氣。
我們當然知道要長期主義眼光放遠,但這10小時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我隨便跑個外送,接個外包案都能賺好幾倍的錢,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啊?更殘酷的事情是,幾乎沒有人能夠躲過這段低谷期。當然有天選之人,沒幾隻影片就流量爆衝,但我身邊多數認識的YouTube經營者,不管最後流量有沒有起來,前面都一定得經歷這段好長好長的低谷。
如果你沒辦法熬過前期徒勞無功的感覺,那或許你就不適合經營YouTube。
問題五:有辦法承受別人沒來由的攻擊嗎?
最後一個,是你有沒有辦法承受來自其他人的言語霸凌?
如果你想要把這件事當成一個職業,那面對到言語攻擊,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無論你以為自己多清流、高尚,根本十大傑出青年,最終,你100%都會被攻擊。
影響力的反面,就是被人無條件的言語攻擊。關於這件事,每個人的初始耐受度就差很大,有些人被說一句就要鬱鬱寡歡好幾天,有些人頂多看到的當下阿雜幾秒。我認為被攻擊這件事,是可以適應的,做越久耐受度越強。
但初期,如果體質不夠好,可能被講幾句就想回老鄉種田了,而且這件事沒法做「準備」,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有辦法懂那種感受。
總之,如果你認為自己完全不想接受任何言語攻擊,那YouTube這職業真的不適合你,千萬不要輕易跳進來
結語
怎麼感覺講的都很負面?哈哈哈哈!
因為我印象有個年輕人對於夢想職業的民調,第一名居然是YouTuber,雖然我也覺得YouTuber這職業挺有意思的,但也不該是第一名吧!於是就準備一些戳破粉紅泡泡的真實內容(不知道這樣是不是不太好?但真的想做的人不會這麼輕易就被我勸退吧)。
希望你還喜歡這篇文章,如果你也有創作相關的疑問,歡迎表單回覆回覆和我分享。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