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如果我們的大局觀清楚,我們便會知道做這件事的用意為何,為了完成這樣的目的,我們的確是會遇到很多挫折,可是沒有挫折,我們也無法成就做這些事情的意義。



文:佐依(Zoey)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都是一個興趣非常多元的小孩,經常會吵著爸媽讓我報名芭蕾舞課、水彩繪畫班、鋼琴、書法或是空手道,唯獨一件事是我不只不感興趣,還避之唯恐不及的——下廚。我們家經常外食,就算沒有外食,也都是由媽媽準備好晚餐,我沒有什麼料理的經驗,也不太有料理的天份。

某一次我把雞蛋放到微波爐裡微波,結果雞蛋整個在微波爐裡大爆炸,這大概就是我當時的廚藝程度。有意思的是,儘管我的料理程度如此初階,我還是不太願意去向人請教方法,需要做菜的時候也總是憑著直覺胡亂料理,也許是自尊心作祟,越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就越不好意思去揭露自己的短處。

好在,我的婆婆是美國人,不太會要求我下廚煮飯,某一次的家族聚會,我們一群人一邊在廚房聊天,一邊幫忙分工一部分的料理工序,當時的我正幫忙切花椰菜(我先生派給我最簡單的工作),我婆婆看到我切出來的花椰菜散落一片,因此靠到我身邊跟我說:「你想不想知道一個切花椰菜的小技巧?」我說:「當然好。」她告訴我:「你只要將花椰菜的根部切到一半,然後剩下的部分用折的,不要用切的,就能把花椰菜一束一束的折下,保留頂部的菜花,減少頂端的碎形部分散落在一旁。」

對於當時廚藝只有幼稚園程度的我來說,聽到這些小技巧讓我倍感驚嘆,當下我突然發現,僅僅像是「用折的」這麼簡單的操作方式,我卻沒有意識到能夠這麼做,這又再一次的喚醒我小時候「複製貼上」的丟人記憶,明明知道這不是個最有效率的方式,為什麼卻不願找到解決方式或請教他人,反而用一模一樣的方式不斷地在同一個環節失敗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別擅長或特別有感覺的項目,假設我從小就是一個對下廚很感興趣的人,我相信我的廚藝絕對不會是今天這種程度,但如果你一直都走在傳統職涯道路上,除了工作之外,你沒有其它專業,該怎麼辦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自學,自學到了一個程度,開始虛心請教與接受反饋。

其實,我們現在正面臨的就是由專才變成通才的一場演化,在以往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一種角色,只要扮演好你的角色,就能在生活中獲得成就感、資源、物質上的快樂以及平安喜樂的人生,然而,隨著生活型態與意識的改變,人們開始追求自己的人生裡扮演不一樣的角色,我看到醫生開始兼職Youtuber、40歲的大哥開始學做部落格,就連我婆婆65歲,都來問我如何在網路上教其他人針織與縫紉。

如果你的熱情剛好是你擅長的事物,那恭喜你!只要你持續花時間去投入這件事,你的功力自然會慢慢加深,但如果你的熱情(或者想要開始嘗試的事)是你完全不熟悉的領域,那又如何呢?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這反而是各種年齡的人每天都在面對的事。

我經常在讀者的來信中,發現一個常見的問題:「我想要開始做_____,但是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或技能,這該怎麼辦?」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解決的問題,我們也通常把這些事情想得太過複雜,因此遲遲不敢跨出第一步,在這邊,我們可以將「毫無頭緒」步驟化,來執行以下幾件事:

前置作業:資料蒐集與自學(先有普通常識與基礎程度的理解)

步驟一:找人(可以幫助你進步的教練導師或合適人選)

步驟二:找方法(知道有什麼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步驟三:找工具(知道有什麼可以加速學習的輔助工具)

沒有經驗或技能,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找「導師」,去請教一個在該領域比你有經驗、有成就的人,是你起步得最快方式。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自己在廚房胡搞瞎搞,都不如和一個有經驗的人請教,花不到五分鐘就解決我切菜切不好的問題;反過來說,你可能也經常幫忙身邊的長輩處理一些電腦的問題,有些長輩花了15分鐘都不知道要怎麼讓文字在Word文件裡置中,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五秒都不用的小事,想要快速的讓技能純熟,你就是要從身邊去找合適的「人」,這絕對比你自己花大把時間埋頭摸索來得有效率的多。

因此,假設你今天想要學習投資理財,你可以先拿出一張紙跟筆,將你身邊的人脈庫做個清單,你有沒有對股票很熟悉的叔叔、阿姨?你爸媽是否曾經買過房子、當過房東?你是不是有朋友在相關領域工作,或朋友的朋友是不是在銀行上班,你能不能向他請教一些信用貸款或不動產估值的問題?

其實當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身邊絕對有你可以利用的資源,就算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你在網路上Google、或去當地免費圖書館找資料,也絕對能讓你從毫無頭緒到開始有些脈絡。

當你感到徬徨、無助,覺得自己沒有技能就想要打退堂鼓,通常是因為你被過多的想像和無謂的擔憂給困住,而無法看見整件事的「大局觀」。什麼是大局觀?就是你做這件事的目的和初衷以及意義到底為何,當你內心有過多的假設或完美主義過甚,你就會不斷地阻礙自己前進,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你擔心的事情也全都不會發生,那為何又要花你寶貴的時間來瞎操心呢?又或者是,對,你一開始會做得很爛,你會被嘲笑,你甚至會出現很多錯誤,這些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那所以呢?你到底打算做,還是不做?

我們經常會高估「做」某一件事的結果,卻低估了「不做」所帶來的後果。

如果我們的大局觀清楚,我們便會知道做這件事的用意為何,為了完成這樣的目的,我們的確是會遇到很多挫折,可是沒有挫折,我們也無法成就做這些事情的意義。

因此,遇到無助和擔憂時,不要緊張,我們就慢慢的從身邊熟悉的資源開始,如果身邊沒有資源,你也可以去買書、上課、參加活動,請教一些專家或教練,他們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你更快速地達成你想挑戰的事情呀,所以請好好利用這些人脈與資源,這樣你在踏出第一步時,就會更有方向和頭緒,心中的確定感增加後,你的技能變好也是遲早的事情。

第二個步驟,當你找到合適的人選後,你要向這些人請教他們的「方法」,你可以先去釐清和拆解一下你想要學習的「具體」目標為何,然後從中開始詢問他們「操練的過程」長什麼樣子。

例如,我如果直接去跟我婆婆說,你能教我下廚嗎?這樣的方向對她來說可能太廣泛,你最好自己要先有一些具體的目標,例如怎麼煎蛋?怎麼做焗烤燉飯?怎麼包出好看的壽司卷?當你的學習目標越清晰,你的學習效果就會越好。因此,帶著目的去學習是第二個步驟的重點。

如果你在想:「但我就是連拆解後的小目標都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學習?該怎麼辦呢?」我給你的小技巧是:「用故事的角度切入去找靈感,再將靈感與問題具象化。」

我先生的舅舅和舅媽是美國俗稱的「FIRE理財族」,他們35歲就財富自由,現在已經過了30幾年的退休生活。如果你問他們說:「怎麼樣才能達到財富自由?」他們會回你:「開源節流,謹慎投資。」而這麼籠統的答案,可能都不是你我在尋找的答案。

因此,你可以換個方式詢問你的導師:「你當初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開始接觸___?你從哪個領域開始學習?你最先實際嘗試的項目是什麼?為什麼?你的學習時間軸長什麼樣子?」

我問過舅媽許多有關理財和投資的問題,但我發現問問題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你如果攏統問,對方就會攏統回,但如果你能夠請他們用比較有系統、有脈絡且循序漸進的步驟來告訴你他們的學習和操作方式,這對你來說會比較有明確的學習方向,而我認為最好的詢問方式,就是問出故事與時間軸。

當我請舅舅跟舅媽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時,他們跟我分享他們20幾歲的理財方式,他們極度的節省,兩人薪水共用,幾乎能存下一半的收入,第一次投資是買了一顆價值好幾萬美元的鑽石,他們說當初以為這可以是一個保值的財產,但後來覺得這個作法非常愚笨,因為無法錢滾錢;後來他們買了一棟45間套房的公寓,心想從此之後可以 當個悠閒的包租公、包租婆,但45間套房就帶來了45種惱人的房客,他們馬上轉手,決定再也不要逞英雄,往後都開始以家庭式房屋來操作房地產。

在這些故事中,你可以學習到這些人是如何開始的,他們第一步的選擇是什麼?他們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為什麼?他們存錢的方法是什麼?他們是如何找到合適的貸款?合適的投資物件?他們選擇投資物件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這樣選?在投資裡做過最好的決定是什麼?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而你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判斷出這個導師的性格與你雷不雷同,他是屬於保守派還是激進派?對於這樣性格的人而言,怎樣的學習方式比較有效?是直接做了再說,在錯誤中學習?還是做好萬全十足的準備,學習抓準進場時機?

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和這位導師或教練聊一聊,這不只能夠增加話題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習變得更生動,如果這個導師並不是你身邊的朋友,你也可以上網查一查他的自傳或生平事蹟,找一找他曾被採訪過的文章或影片,藉以觀察這些人的學習方法,並且挑選出「適合你的」部分,套用在你的生活中。

選擇一個適合你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當然,這會考驗到你的判斷能力,和你對你自身的了解程度,我們要自行去判斷你是否喜歡這個老師的風格、理念?你是否認同他的學習策略以及他的態度?如同馬雲曾說的:「比選一間好公司更重要的,是跟對一個好的領導人。」

第三個步驟,我們要從這些人或這些事物上找到你可以使用的資源,你要知道他們曾經在哪樣的教育體系下受到這些專業的培訓?你要去詢問他們使用哪些工具來自學,他們看了哪些書、參加了哪些聚會?在成長大躍進的那段時間做了哪些訓練?

這樣的問題問起來這可能會是:「幫助你最多的一本理財書是什麼?你有沒有最喜歡的投資專家?你的新資訊都是從哪裡來?你有推薦的線上課程嗎?你有沒有認識可靠的房仲或推薦的貸款方案?如果你有理財投資方面的問題,你會向誰求助?」尋找專業人士推薦的學習資源也能有效的幫助你從菜鳥變成專家,這也可以省去你自行摸索所浪費掉的時間。

當你有可以起步的方向、可以使用的工具、可以研究的資源以及可以請教的對象之後,其實你的學習之旅就已All set,剩下的就是技能研磨與刻意練習所需要的毅力與耐力了。

其實,沒有技術、沒有方向,往往都是因為「沒有練習」,有熱情沒技能絕對不該是個讓你退縮的理由,以前的你可能也不會開車,但是現在你怎麼會了呢?因為你有教練、有工具、有技術而且有練習;以前的你可能不會彈吉他,但是當你持續的鍛鍊,你就能夠習得這項技術,這是一件無庸置疑的事。

因此,我們先從彙整身邊的資源開始,如果你今天能夠看到這本書,你就一定有辦法從身邊、從網路上蒐集你需要的資源,接下來就是找人、找方法、找工具,然後開始練功吧!

相關書摘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能不能加薪,取決於你是不是「有利用價值」的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佐依(Zoey)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把興趣進化成滿意的收入,
讓工作對齊你的理想生活!

你是否已花費許多時間在無愛錢少的工作上,

而真正想做的事,卻被埋没在腦海中?

熱情與麵包,只能選一個嗎?

我們總認為只要完成學業,接下來的職場生活就搞定了。

只要工作穩定了,生活也不用太操心了;只要結婚了,人生的大事就完成了。

我們更認為只要財富自由,生活就會美滿了。

這樣的公式讓我們以為只要達成A,就能獲得B,但卻從沒有抽絲剝繭出B目標背後的真正目的與期望是什麼,也沒有回過頭來想:如果要達成B,只能透過A嗎?

創造出不在菜單上的工作選項,打造理想生活!

面對工作的迷惘倦怠,我們往往強調努力撐過去。但很多情況是,不論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改善,那麼何不思考其它的可能性?——我能把真正喜歡的事做成工作,甚至做成一份事業嗎?

本書從占據生活最多時間的「工作」切入,分享佐依讓興趣成為可以賺到滿意收入的心路歷程!一步步找到天賦和熱情的所在,建立起個人品牌,讓喜歡的事為自己變現,創造讓你迫不及待想起床工作的理想生活!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