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主題式閱讀的前提是快速閱讀,快速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吸納書籍的核心內容,博采眾多專家之長,快速架構某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文:劉恭甫

如何透過閱讀提煉個人觀點?

我有一位同學,他發現我在聊天的時候很喜歡聊親子溝通方面的事情,便認為我應該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提出邀請希望我在下一次的同學會上做個簡單的分享,我很驚訝,因為說實話,我不曾針對這個主題做過演講,但是抵擋不了同學的強烈要求,我就答應了。

不過我們都知道,「喜歡聊一個主題」與「針對一個主題演講」根本是兩回事,我抱持著既然答應就努力試試看的心態,開始發想講題,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還找了幾本有關親子溝通的書,開始進行主題式閱讀。

什麼是主題式閱讀?我想從我的書架談起。

我的書架上有各式各樣的書籍,都是我平時感興趣的主題,隨著書籍愈來愈多,我慢慢地必須把書架上的書分門別類,例如談溝通的書放在一起,談創新思維的書放在一起,談管理領導的書放在一起……我相信很多人也會採用這樣主題式的分類,而主題式閱讀就是針對某一主題,精選若干本相關書籍,進行連續性的閱讀、整理和思考,從多個角度掌握同一主題的學問,並從中萃取出一套完整的知識觀點。

一本書的內容或許談及某項專業,然而當你連續閱讀同主題的書時,你會發現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觀點,各有側重。其闡述方式也大不相同,有些書的寫法以故事為主,有些書則採工具與步驟化的方法撰寫,其實不分高下。正因為我們進行主題式閱讀,所以能一次讀到多元的觀點與切入點,進而全面性地了解某個知識領域。

主題式閱讀的前提是快速閱讀,快速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吸納書籍的核心內容,博采眾多專家之長,快速架構某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會進行主題式閱讀通常帶著比較強烈的目的性,例如要蒐集報告、準備演講、進行課程教學,寫文章或寫書。對於想要做知識傳遞的工作者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未來如果想出書,你必須要寫作書稿,或是想進行演講與課程,在編寫教材講義時,主題式閱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開始進行主題式閱讀

主題式閱讀和寫論文時蒐集資料的過程相似,針對某一個主題,蒐集與篩選大量資料,進行閱讀、思考和整理,形成有觀點、有深度的論述。可以從設計書單開始。尋找某主題的閱讀書單,可以在網路輸入關鍵字搜尋,也可以參考該領域專家推薦的書籍,到圖書館查找同類別的圖書,甚至直接拿起自己書架上的書,都是起頭的方式。

有了大量的書目後,我們需要快速翻閱掃讀。閱覽每一本書的封面、封底、目錄、內容簡介、序言等,了解其結構及主要內容。

最重要的,當我們快速閱覽完一本書,要怎麼樣把知識「萃取」出來?這時候需要先建立知識框架。可以基於其中一本入門書籍的目錄,建立該主題的大致結構,也可以運用5W1H架構(請見第八十五頁),然後開始精讀每一本書,並對照知識框架,標記出相關內容章節,進行知識萃取。

萃取什麼呢?主題式閱讀的萃取有三個方向,可以分成重點、案例與工具三方的萃取。

萃取重點

重點,是指作者在書中說明某件事很重要的理由或原因(Why),或是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的內容與關鍵字(What)。你讀了相同主題的多本書,每位作者都有各自的觀點,你可以萃取你非常認同的觀點,當然也可以萃取不同思考角度的觀點,並且理解不同觀點的來由。簡單來說,你可以透過萃取重點,整理出「為何要懂某個主題的數個理由」或「某主題的數個必讀關鍵」等內容。

例如我答應在同學會要做的親子溝通的演講,當我進行主題式閱讀,讀完幾本有關親子溝通的書後,透過萃取重點,我便整理出「為什麼每個父母都要懂親子溝通」以及「進行親子溝通的三個觀念」。

萃取事例

事例,是指作者會在書中舉例的故事或情境。每一個人的經驗有限,但當我們進行主題式閱讀,就可以把不同書中能夠觸動你的情境或故事萃取出來,包含故事或案例中的主角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後來主角做了什麼決定?做決定之後產生什麼結果?你可以透過萃取事例,整理出「這個主題的數種常見情境/場合/問題/困難/故事/案例」等。

針對親子溝通,我整理出「四種常見的親子溝通情境」,例如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孩子很努力但是成績不如預期、孩子一直玩手機、孩子早上起不來等四種常見的溝通情境。

萃取工具

工具,也就是「怎麼做」(How),這是指作者會在書中說明或解釋的流程、步驟或方法,這部份往往是作者的經驗精華。當我們進行主題式閱讀,就可以把不同書中講述的流程、步驟和方法萃取出來,甚至進行分析,比較各種方法之間的優缺點。簡而言之透過萃取工具,我們整理出「解決某問題的數種方式」。

針對親子溝通,我整理出「和數位時代的孩子進行溝通的四個方法」,包含用視覺取代聽覺,運用圖像、影片,而不是用文章;從長輩變朋友,和孩子一起討論,共同經歷學習的過程;學會接納,而不只是傳遞自己的想法,命令小孩子;以及設定好遊戲規則,例如晚上十點前到家,每天一定要打一通電話等,讓自己和孩子有個共同的遊戲規則之後,就開始學習放手。

你是否也發現了,這四個議題整理出來的內容,有重點、有案例、有工具,非常有料,已經可以當成寫親子溝通文章的素材,或是進行一場親子溝通分享,甚至未來想要設計成親子溝通課程,似乎都不是問題。

主題式閱讀在教學者的能力養成上非常重要,因為各領域的知識都是博大精深的,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單一來源就了解所有的脈絡。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不斷地進行閱讀,並透過萃取快速整理某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更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讀每一本書的時候,至少寫下一句話,變成自己的觀點。我在成為講師的過程當中,便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地看文章、讀書,把觸動我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話,連續一百天,我寫下了一百句觀點,後來我把它稱為「功夫語錄」。這樣的練習有助於你設計自己的知識教學內容,或是觀察別人如何設計知識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且基礎的能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知識,可以這樣賣!:打破思考框架的IDEA法則,輸出觀點就能成為社群、職場KOL》,遠流出版

作者:劉恭甫


輸出觀點,是未來最有價值的能力!

個體崛起時代,

拚命閱讀,不如萃取知識;

萃取知識,還需輸出觀點;

輸出觀點,更要引發共鳴!

成功講師的講師、兩岸知名企業顧問劉恭甫「功夫老師」親授──

9個案例心法直擊,55個情境拆解實戰技巧,

面對簡報、分享、課程、演講、工作坊等諸多輸出觀點的管道,

想成為社群KOL、開創個人品牌影響力的你;

想成為職場KOL,為升遷賺入最佳籌碼的你;

想成為開課KOL,迎來人生主導權與首桶金的你,

準備好如何「賣」知識了嗎?

  • 輸入知識還不夠,你應該更重視「知識輸出」

上班族與知識工作者時常在學習,這是建立知識的過程;然而最有效的學習,其實是藉由表達與分享,逐步輸出自己的觀點。透過社群分享、課程講演,甚至是打造自己的頻道或品牌,你也能構築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社群、職場KOL,進而影響他人。

  • 教別人,是在職場上最能發揮影響力的方法

別小看「輸出」,在職場上這即是精準表達與教學分享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分職位高低,更經常發揮在意想不到的場合上。而在關鍵時刻如何說得流暢?教得精采?安排讓人深有所獲的知識內容?叱吒兩岸的百大企業講師劉恭甫,將傳授他開課多年、上千場講演分享所累積的實戰心法。

  • 知識輾壓OUT!善用知識互動創造高效益

教別人,是不是要口才很好?我很內向、不善表達怎麼辦?本書破除口才迷思,你需要的是將「單向講演」轉換成「雙向學習體驗」。就算沒有受過專家級的教學訓練,只要在適當時機運用知識型互動,簡報、分享、課程從此不再尷尬無聊!

「教學力」是現下每個知識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如何將知識轉移到別人的腦袋,就是你成功的關鍵。百大企業指定的內訓講師,人稱「功夫老師」的劉恭甫,從專業經理人走到台前成為講師與顧問,首次公開累積多年的講演準備、開課心法──「IDEA法則」,從知識萃取(Insight)、知識傳遞(Deliver)、知識互動(Engage),到啟動教學(Activity),剖析好課背後的邏輯,讓你習得能夠帶著走的能力,一起踏上知識變現之路。





Source